绍兴市新昌县创建“1363”工作体系,探索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新路径
近年来,新昌县以省级执法规范化试点为契机,创建“1363”工作体系,即打造一个矩阵、用好三个抓手、推行六条举措、强化三项保障,探索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新路径,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浙江提供新昌实践。
01、 高效协同,打造“一个矩阵” 聚焦安全生产执法场所规范化,构建“1+5=12”执法矩阵,即以县级执法办案中心,联结5个办案协作区,打造覆盖全县12个镇街的执法服务网,推动案件办理就近就便、管理执法提质增效。 一是一站式集成。高规格建设县级办案中心,一站式、集成化满足数据采集、调查询问、案卷存放等各类办案需求。 二是双区隔设计。将办案中心分为“服务”与“办案”两大区域,“服务”区整体轻松明亮,彰显服务为本执法理念;“办案”区注重严谨高效,确保案件顺利办结。 三是合理化配备。询问室突出安全,采用全软包设计,配备防爆电器。档案室突出数字化,纸质档案全部“赋码归档”。装备间突出便捷,将装备通过“洞洞板”上墙和“货架式”上架方式分类收纳,确保快速反应。
02、 规范执法,用好“三个抓手”
一是坚持全员参与执法。打破科室壁垒,率先推行全员执法办案,并实现法制审核同步跟进,大幅度提高办案效率。同时实行“师父带徒弟”办案模式,促进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二是拓展乡镇委托执法。采取分片包干、下沉指导和协同执法模式,以跟班作业、培训指导、案件评比等方式全面提升乡镇执法能力,2024年乡镇自行办结行政处罚案件占全县处罚案件超93%。三是突出大案要案查办。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成功查办多起省部级典型案件。2022年3月,联合开展“悍刀行动”,成功查获“新型燃料”7880余升,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入选年度全省典型案例。2023年6月,成功捣毁一处非法经营、灌装、存储柴油窝点,查获涉案人员14名,涉案总金额超千万,为应急部将柴油列入危化品管理后全国首例以危险作业入刑案例。
03、 靶向发力,推行“六条举措”
一是优化检查事项清单。明确高风险作业环节、设施设备、人员履职情况等必查事项,提升检查精准度。按企业类型制定简洁、实用检查表单,避免冗余。动态清理清单,整合精简交叉重复、长期不用、不合理检查事项。 二是科学制定检查计划。做优年度计划,依托“工业企业安全在线平台”,分级分类制定企业检查计划。做实专项计划,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或辖区行业领域普遍性问题开展专项检查,严控检查数量、范围。做细乡镇巡查,落实分类分层分级巡查机制,指导乡镇制定年度安全生产巡查计划,严格聚焦检查重点,避免无重点的“撒网式、打卡式”检查。 三是规范检查方式程序。每季度通过媒体公示“双随机”检查企业名单及事项,确保事前公开;推行“一企一码”模式,做到事中亮码,实施内部监督法治审查“全链条”跟进,督促企业做好问题隐患落实整改和闭环管理,实现事后闭环。 四是强化执法协同联动。深化安全生产“综合查一次”。坚持上下联动查,凡是列入市级检查的,县、乡两级不再重复开展执法检查;坚持部门联合查,对高风险企业,建立多层级协调联动执法检查机制,联合公安、环保、综合执法等部门“一表通查”。坚持内部协同查,除涉及投诉举报等特殊情形外,原则上“一家企业对应一个层级的执法主体”,有效减少重复执法检查。 五是宽严相济精准执法。聚焦重点执法,紧盯高风险行业、重大隐患、重点场所及关键岗位,开展靶向执法。对严重违法、拒不整改、屡教不改等行为,落实“一案双罚”、联合惩戒、行刑衔接等措施,强化执法震慑。坚持适度容错,对首次轻微违法且未造成后果的,实行“首违不罚”。实施柔性帮扶,坚持“处罚+教育+帮扶”相结合,落实“三书同达”机制,期满后再次通知企业信用修复,打破以往“一罚了之”旧模式。 六是深化执法指导服务。“预约式”服务,根据企业邀请开展现场指导,发现隐患不作为处罚依据。“先指导后检查”,检查前书面告知风险类型及隐患标准,指导企业开展检查前自查自纠,自主发现、积极整改的隐患依法免罚。“说理式”执法,坚持以案释法、处罚同步普法,以典型事故案例警示同类企业,明确裁量基准,将行政处罚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04、 系统集成,强化“三个保障”
一是强化能力建设。开设“应急管理大讲堂”,实现全县持证执法人员培训“全覆盖”,重点结合实际案例开展疑难问题剖析。强化执法比武大练兵,分获省市执法比武团体和个人优秀。 二是强化过程监督。建立法律风险前置审查机制,对案件从立案关、取证关和处罚决定书制作关进行三级全流程法制审核,5年累计审核案件736起,实现行政诉讼、复议“零提起”。创新“技术保障+社会监督”模式,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企业代表及市民中,聘任5名社会监督员和4名技术检查员,加强全方位社会监督。 三是强化数字赋能。依托DeepSeek,牵头搭建覆盖安全生产领域12类高频处罚情形的高频处罚案例AI模板,为基层执法人员提供清晰、具体的指导。发挥本地无人机企业—飞流科技智能优势,探索无人机、视频监控等远程监管和移动监管,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非现场执法工作模式,实现执法从“经验判断”向“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