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化学品安全协会欢迎您!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综合新闻

浙江:压实“四方责任” 让安全脉搏与市场活力同频共振

作者:王晓晔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社 发布时间:2025/08/20

0.jpg

       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在行动”主题采访活动,邀请17家媒体30余名记者走进天津、浙江金华和衢州、江西赣州等地,深入基层采访报道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实践探索、鲜活经验和典型做法。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自去年初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深入实施、扎实推进,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取得积极成效,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质效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身边的安全基础更加牢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安全文化蔚然成风。

       利用AI赋能,瞄准源头发力,“以码管机、以机管人、以智管焊”的全链条安全监管服务模式在一个县首创落地,并推向全国。将技术大师的操作固化至系统平台,“钢铁丛林”般的化工企业,实现了重点装置的“零手动”……

       近日,记者随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主题采访团踏上之江大地,感受到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浙江正把破难题的勇气注入强大的安全脉搏之中。“活力浙江”的奋斗者们紧紧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持续创新构建党政领导、部门监管、企业主体、现场工作“四方责任”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调动各方参与,以数据说话、用项目支撑,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理念先行 制度发力

党政领导切实抓 部门协同齐发力

       以务实举措,激发各级积极性,将党政领导责任层层压实,是浙江在三年行动中始终坚持的方向,“将安全生产纳入省政府专项督查激励事项,对安全生产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县(市、区)实施激励”便是路径之一。

       2024年,浙江金华婺城区成为首批获得省政府专项督查激励的5个县(市、区)之一,奖励其在推进安全生产和防汛防台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基层应急消防体系建设中取得的明显成效。

       该区拥有2.16万家生产经营单位,其中“九小场所”占比大,基层安全生产怎么管?亟需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在该区蒋堂镇,记者看到,应急和消防的业务模块被打通,应急消防站建立起来,队伍、装备配置齐全。“在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之下,辖区内各领域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已经实现‘一个口子进出’,有队伍、有政策,抓基层工作更有力了。”蒋堂镇党委书记杨颖慧介绍,应急消防站成立后,队员们会按照计划要求,常态化开展安全巡查、隐患排查、宣传教育培训等。

       为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协同联动、基层高效执行”的治理格局,婺城区将基层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深度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形成隐患“发现—分拨—整改—反馈”闭环。今年以来,该区应急消防站累计排查发现问题隐患5.09万余个。

       衢州市柯城区新新街道三衢社区,一个远近闻名的“外卖村”——花园前新村,是各部门关注的重点。这里外卖行业繁荣,餐饮店铺一间挨着一间,流动人口数量巨大,店铺经常重新出租和装修,潜藏的安全风险不容小觑。

       “店铺装修这种小活是不需要办理施工许可的,但是我们这里老旧房屋比较多,建筑结构、电线状况等如果不在店铺外租重装时进行一次检查,很有可能将隐患留给下一任租户。”三衢社区党总支书记余海雁介绍。社区依托党建联盟,与多部门建立联络机制,目前消防、公安、城管、市场监管、交管等部门均派驻联络员直接接收社区诉求。

       “依托这项机制,我们向有关部门提出诉求,希望他们在餐饮店铺办理经营许可时告知社区,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房屋进行一个安全‘体检’。”余海雁介绍。得益于多部门联合,统筹压实责任,目前花园前新村对安全隐患进行分类清单化处理,同时加强了消防设施建设,新置8个室外消火栓,更新1500个灭火器,并逐步推进智慧消防设施的安装,安全面貌焕然一新。

       据悉,立足“大安全、大应急”定位,浙江持续完善省安委会和专委会“1+8”架构,推动安全监管职责写入14个省级部门“三定”方案。为了压实基层安全监管责任,该省连续两年将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省1364个乡镇(街道)100%建成应急消防管理站,分层分级分类纳管各类监管对象470余万个。

激发动能 科技助力

企业重投入 员工会“查”“改”

       在浙江派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套投入1400余万元的消防设施升级改造系统引人瞩目。

       “去年7月,我们发生了火灾,风险等级被降到了D级。我们深刻总结了火灾教训,对高风险区域汽油储存和输送方式重新设计安装,并在汽油储存区域安装自动灭火系统,对厂区内的电控柜全部加装自动漏电保护系统。”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殿双介绍,除了资金投入,制度也在健全完善,其中重要一项就是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常态化机制的建设,为的就是不断提升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和自主管理能力水平。

       在浙江,下大力度整改,不断夯实主体责任,是企业的自主选择,也是多种政策联合发力的结果。

       浙江省牢固树立“隐患不排查、问题不整改就是事故”理念,构建“隐患前追+事故后追”责任闭环链条,同时迭代升级应急管理领域自由裁量标准,鼓励企业主动纠错、自我革新,及时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浙江衢化氟化学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革,重点装置的手动操作频率从日均385次降到0次,该装置成为“零手动”样板装置之一。经过1年多的探索,目前,该公司26套主要生产装置全部实现了“零手动”。

       “‘零手动’的实施路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技术员对装置的控制逻辑固化形成控制思路输入控制平台,另一方面是把优秀的国家级技能大师的操作手法和经验也固化到这个平台上,这就意味着‘零手动’能保证控制逻辑和操作手法都是最优的。”该公司总经理刘斌介绍,“一线员工从‘操作员’变成了‘监控员’,有效避免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带来的风险,提升了本质安全水平。”

       在全国层面,三年行动中,全国高危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取得了重要成果。据介绍,全国煤矿有1900多个工作面实现智能化开采,2000余台无人驾驶车辆在露天矿山推广使用,超1.6万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1400套化工老旧装置实行分级分类处置,90%的化工园区建成封闭化管理、智能化管控平台,科技在治本中的作用益加凸显。

8.gif

       除了通过技术改造让一线员工更安全,浙江还鼓励创新培训方式,推进“AI+”场景建设,探索推动构建三维数字教材,利用VR、AR等技术打造一批隐患排查3D培训、考核教材,构建重大事故隐患场景、重点管控对象、事故发生机理、隐患判定情形等沉浸式交互应用,提升一线员工隐患排查能力。

       在金华市武义县应急(安全)宣教体验馆,“焊有序”平台、“三个来”(工作停下来、警铃响起来、人员逃出来)逃生法等创新成果的示范展示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声光联动系统模拟真实火灾报警场景等功能区聚集了大批体验者。为有力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该县大力投入,建成了这个全市功能最多、面积最大的安全教育实践基地。

       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浙江省的企业自查自改重大事故隐患占总数比从2023年的28.9%提升至64.1%。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最后一米”进一步打通,负责人、班组长、一线员工安全生产现场工作责任更为明晰。此外,根据入企服务情况测算,该省的一线岗位人员应急逃生应知应会掌握率达75.2%。从全国层面上看,三年行动始终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2024年以来,各地累计排查重大事故隐患96万余项,整改率达到98%,其中企业自查占比从行动之初的37.1%提高到目前的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