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推动全流程管控重大安全风险隐患
甘某是赣州全面实施企业内部报告奖励和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机制以来,获得奖励的该市9700余名企业员工之一。目前,该市已落实企业内部奖励金额128.66万元。
三年行动开展以来,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主题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人心,2024年聚焦“畅通生命通道”,全国开展安全宣传48万场,覆盖2.3亿人。2025年聚焦“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企业内部报告和群众举报共同发力,广大职工和社会公众参与安全生产的主动性显著增强。
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在行动”主题采访活动,邀请17家媒体30余名记者走进天津、浙江金华和衢州、江西赣州等地,深入基层采访报道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实践探索、鲜活经验和典型做法。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自去年初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深入实施、扎实推进,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取得积极成效,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质效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身边的安全基础更加牢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安全文化蔚然成风。
冷库安全怎么管?气焊作业怎么规范?固本强基的抓手在哪里?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这场硬仗中,江西不回避问题、向深向下探索,在制度层面发力,在科技领域乘势,瞄准基层扎根,持续推动全流程管控重大安全风险隐患。
制度为要 打造隐患整治闭环体系 规划建设源头失守,排查整顿不实不力,监管制度存有漏洞……针对“1·24”特大火灾事故暴露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江西抓住完善制度这个重要抓手,全链条明责任,促进部门协同,共同聚焦重大安全风险,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 新余市对全市1047个冷库进行评估,并逐个制定整改方案,投入40余万元研发冷库综合应用平台,强化数字神经,完善有关制度,对冷库实现全链条安全监管。江西全省范围内,关于冷库安全监管的制度同样细化聚焦全流程管控,从项目立项审批、施工管理、安全使用等方面入手,配套制定有关文件。 三年行动中,江西逐步完善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今年,江西省安委办出台《江西省安全生产风险会商研判工作制度》,创新建立“1+8+1”跨部门联动机制,每个月定期会商研判安全风险,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并将有关研判结果信息共享各地、各有关部门。 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核实、销号和责任追究,江西实行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闭环化管理。去年以来,该省排查发现重大隐患5.1万余条,整改完成4.9万余条,整改率97.7%。
在全国层面,各地在三年行动中注重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据介绍,2024年以来,各地累计排查重大事故隐患96万余项,整改率达到98%。政府部门检查质量也大幅提升,每千次检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个数从2024年初的4.9攀升至47,监管效能大幅提升。
科技赋能 升级安全监管数字引擎
一套几百块钱的电焊机,个头不大,一拎就走,随处可作业。电气焊作业虽属特种作业,需要进行作业审批,但是零星电气焊行为却很难被发现,再加上技术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火灾风险管控难度不小。
在赣州,引入科技手段,全面推行零星电焊机“赋码加芯”,成了破解这一难题的有力探索。
“我们依托本地科技企业搭建了零星类电气焊作业数字化监管平台,推行‘赋码加芯’管理,给电焊机加装智能芯片并赋予唯一身份码,构建以码管机、以机管人、以智管焊的闭环机制。”赣州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梅旭军介绍,目前全市已接入设备九千余台,累计监管作业14.2万余次,实时拦截安全措施不到位作业4392次,全市零星电气焊火灾事故同比下降35.7%。
记者看到,梅旭军所说的“拦截安全措施不到位作业”一部分是通过人工审核完成,一部分则是通过平台的AI智能核验功能自动完成。
以前需要作业人员去有关部门进行的动火作业审批,现在点进平台就可办理,过程中需上传作业环境、特种作业证等。如果环境中没有消防器材配备、没有进行防火隔离、不符合安全距离等,系统会拒绝审批,如果特种作业证是假的,平台可直接发现,判定审批不通过。
“以前我们自己干点小活儿,要跑去办审批,想想都麻烦,就觉得还不如偷偷干,不会考虑安全问题。”一名电气焊作业人员说,“现在审批方便了,查得也严,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还经常搞宣传,不审批不能干,工人和商户都知道。”
面对电动自行车风险管控压力,江西把发力点放在了充电环节。依托江西驴充充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这家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细分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的企业,搭建监管平台,实现对充电设施的实时管控。
“高温、烟雾、漏电等情况都会形成报警信息,监管平台会提示相关人员立刻现场处置,这样的体系化措施,有效遏制了火灾事故。”赣州市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负责人泥杰介绍,2025年以来,该市电动自行车火灾较去年同期下降48.1%。
密织网络 营造人人参与治理氛围
“以前取证我要去南昌,赣州是没有考点的,现在可方便多了,路费、考试期间住宿费都省了。”一名在赣州考点取得危化品相关作业证的考生说。
“作业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或者干脆使用假证,何谈安全生产。”赣州市应急事务保障中心主任张勉斌介绍,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要素,管住人的不安全行为至关重要,赣州扎实推进“培考分离”并激活多元培训市场,考试承载能力由年均不足1.6万人次提升至5万人次以上,满足群众就近考试需求,考试工种从13个增至29个,覆盖了电力电缆、危化品作业等“小众”领域。
“我们社区现在自家盖房子的工地有3个,最多的时候一天19个人在这些工地施工。我每天都要去看一遍的,安全帽戴没戴、高空作业规范有没有遵守,都是要看的。”赣州市信丰县大塘埠镇红渡社区应急管理员傅斌介绍。
作为盯住基层安全生产工作的触角,傅斌这样的应急管理员认真负责,他们有政策明确的不低于每月1610元的薪资,有200元或更多的补贴,有统一配发的装备,还有定期的业务培训。“安全生产确实很专业,但是我们也是会查的。”经过多次培训的傅斌很有信心地说。
据悉,赣州市县两级每年会对应急管理员开展评先评优,优秀者纳入村“两委”储备干部,村集体还会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截至目前,该市已有156名应急管理员转为村“两委”干部。
“东侧挡土墙存在开裂、严重渗水,可能影响厂区结构安全”一条手机上传的“随手拍”通过公司内部报告平台上报到安环部。安环部、基建部有关人员立即进行现场核查。
这是去年末,赣州澳克泰工具技术有限公司一起奖励事例。发现报告属实后,该公司基建部立即组织施工团队对挡土墙进行翻新维修。根据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隐患报告奖励管理制度,员工甘某获得现金奖励300元,同时被推荐参与年度优秀员工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