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应对“烤验” 以诚意化解“暑忧”——湖北应急管理部门为危化品企业保驾护航侧记
今年夏天,湖北省迎来大范围持续高温酷暑天气,局部地区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8月19日出伏后,十堰、恩施等个别地区暂时退出“高温群聊”,但不少地区高温依旧。
“7月平均最高气温达35.7摄氏度,比常年同期高出3.2摄氏度,为1961年以来7月之最。”湖北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吴瑶表示,这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异常增强并长时间稳定控制湖北等原因所致。
在危化品企业厂区,每到正午时分,钢架被晒得滚烫,危化品储罐泛着令人眩目的白光。面对今年这场高温“烤验”,湖北省应急管理部门积极作为,精准送出应对“凉策”,以专业指导和诚意服务为危化品企业保驾护航。
未雨绸缪
把高温曲线转化为行动清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在今年4月,湖北省应急管理厅便组建起由国家级、省级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对涉及硝化、硝酸铵、光气化等7类高危工艺的56家重点企业和11家油气储存企业启动“把脉问诊”。
6月20日,又一次高温预警发布后,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工作人员立即带领专家团队,兵分两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历时1个月的入企帮扶指导。这支涵盖工艺、设备、仪表、消防等方面的专家团队在武汉、襄阳、宜昌、荆州、荆门等11个危化品产业聚集区展开摸排,共发现问题1277项。这些问题全部以清单形式移交给企业,由市县应急管理部门督导抓好整改。
“高危企业如同精密运转的仪器,一处毫不起眼的隐患都可能引发重大事故。”一名专家告诫企业负责人。
在企业,专家深入生产一线,认真排查隐患问题,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应急冷却与安全联锁失效的问题。比如有些企业单独设置水箱作为紧急冷却水源,高温天气下水箱水温可能超过正常生产循环水温,无法实现冷却功能,有些企业的爆破片、安全阀等关键安全泄放设施失效,可能导致高温下无法泄压而引发险情。对此,专家团队一一“对症开方”,指导除患。
温情服务
用精准帮扶取代“一罚了之”
为让企业真正放下心理包袱,实现由监管部门单向发力,变成监管部门与企业“双向奔赴”,湖北省应急管理部门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这条主线,用温情服务代替刚性执法,用精准帮扶取代“一罚了之”。
“与以往入企检查时的情况相比,现在企业不仅不‘捂盖子’,而且还主动‘求帮扶’,把专家请到关键设备前,把自查隐患亮出来,和专家一起进行深度‘体检’、头脑风暴,一起算成本、定方案。”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位于仙桃市的湖北仙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专家进入硝化车间后,企业相关负责人打开微通道反应器控制柜,向专家团队坦承该控制柜刚完成改造,以及改造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安全措施、试运行阶段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等情况,主动向专家团队请教。
在宜昌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专家团队发现该企业液氨罐区喷淋启动温度设置不合理,高温天气下存在液氨储罐超温超压风险。企业根据专家意见及时对喷淋降温联锁启动温度进行调整,并修订了重大危险源监管平台联锁数据,取得较好效果。
“专家细致帮扶指导,使一线员工对装置风险点更加了解,也增强了企业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让我们在高温天气下确保安全生产的底气更足了。”湖北仙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精准拆弹
多项举措打消企业侥幸心理
高温天气下,高危细分领域风险点主要集中在物料储存、电力系统保障等环节。以往,这些环节很容易被企业忽视。
“我们在帮扶指导中发现,不少企业的仓库没有温控措施、未设置排风设施,高温情况下很可能导致物料挥发或分解形成风险源。这类隐患在光气及光气化企业较为突出。”安全专家王冬梅介绍说,部分企业采用“一路市电+柴油发电机”模式来保障企业电力稳定供应。然而,实际运行中,市电断电后,应急电源需人工启动,电力系统保障存在缺陷。高温天气下一旦发生跳闸,生产装置存在超温失控风险。
面对专家团队提出的高温天气可能触发的安全风险点,个别企业不以为然。
对此,专家团队通过展示事故后果、模拟影响范围等,用“可视化风险”打消企业侥幸心理;用“同行业事故复盘”增强企业安全意识;用“成本倒算法”破解企业抵触情绪,帮企业核算事故处置成本与整改投入的比率,说服企业从严从实防控风险。
“多亏应急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论证,否则真卡在这关上了!”黄冈武穴一制药厂负责人感激地说。在该制药厂车间,自动化改造曾因特殊物料难以实现自动投料而“卡壳”。专家团队帮助企业优化工艺流程,及时扫清技术障碍。
“这次帮扶指导直击企业管理盲区,帮扶指导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机会。”黄冈市一家企业安全总监的肺腑之言,道出企业对应急管理部门帮扶指导的认可。
湖北黄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某企业负责人指着新优化的厂区图纸坦言:“过去应急管理部门来查隐患,我们紧张得直冒汗。现在才明白,他们能帮我们发现很多平时‘看不见的雷’。有了专家的指导,安全生产方面,我们放心多了,我现在睡觉都踏实不少。”
有效带动
推动企业调整生产节奏
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带领专家入企帮扶指导的做法有效带动市县应急管理部门借鉴学习。
在黄冈市,应急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组成“啄木鸟”帮扶团队,深入企业送服务。截至8月初,已出动专家112人次,帮扶企业21家。
7月中旬,潜江连续多日高温,潜江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陈显谱带领联合指导组,来到一家即将投产的危化品企业,送上“安全指南”:“完善作业方案,明确安全责任人,实行‘双人监护’!”联合指导组紧盯高温风险点,推动企业调整生产节奏。
在化工大市宜昌,861家危化品企业面临汛期高温双重考验。宜昌市应急管理局组织专家逐月精准研判风险,不断织密防范之网:气象联动预警直达企业,多部门联合开展指导帮扶,智能系统实时监控运输风险。
“过去应急管理部门上门,我们第一反应是紧张,怕被罚。但今年,我们主动向应急管理部门申请增加上门频次。”宜昌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安全总监李荣骞表示,“我们已经认识到,应急管理部门不是来找麻烦的,而是来帮我们查漏补缺的。”
在位于宜昌市的湖北联昌新材料有限公司,专家查出“企业对氯转料泵出口膨胀节约束螺杆未松开或拆除,导致膨胀节管道温差应力消减功能失效”的问题。这一问题会导致温差应力无法消减,可能引起管道变形、损伤,泵运行不稳定,增加泄漏风险。该企业根据专家的指导意见,立即进行整改,并举一反三,全厂排查,及时消除了此类风险隐患。“这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扶,有效帮助我们平安度夏。”该公司安全总监魏贤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