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壮大根茎,打造创新中心!浙商之家展示恒逸打造“地瓜经济”实践案例
12月28日,浙商之家公众号推发《当“弄潮儿”延更广藤蔓 闯“新蓝海”结更大地瓜》系列报道(四),生动展示恒逸打造“地瓜经济”实践案例。现将推文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全球范围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聚焦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大力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民营企业是浙江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力军,经历了从产品到资本再到能力“走出去”,涌现出许多典型成功案例,书写了开放发展生动篇章。
我们邀请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杨轶清对案例进行点评,希望能更有助于拓展视野、宽阔思路,给大家以借鉴和启发,在勇闯“新蓝海”的征程中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蝶变升级”。
恒逸集团
回归壮大根茎 打造创新中心
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石油化工与化纤原料生产的现代大型民营企业,总部位于杭州萧山,其前身为1974年创办的萧山县衙前公社针织厂,1994年正式组建集团公司。集团名列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第244位,连续20年上榜中国企业500强(2023年度名列第70位),连续19年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前50强(2023年度名列第13位)。2022年度实现营收3856.61亿元、同比增长18.21%。
恒逸走进文莱
恒逸文莱大摩拉岛石油化工项目,由恒逸和文莱政府合资建设,是迄今为止文莱最大的实业投资项目和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落地的重大项目之一,被誉为中文两国旗舰合作项目和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典范案例。
国际人才建设。依托文莱项目,恒逸稳步推进2个奖学金项目和8个合作办学专业,校企之间开展联合育人,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联合文莱大学、浙江大学培养新一代的石化工程师,联合文莱技术教育学院(IBTE)、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LPP)培养装置现场操作工。自项目2014年启动以来,已为文莱项目陆续输送近百名文莱高等人才与2000多名技术人才,解决了国际化产业项目普遍存在的海外人才缺乏的问题。
推行中国标准。恒逸文莱项目是首个全面执行中国标准建设的大型海外石化项目,从中交到打通全流程、投料试车一次成功,实现了“零火灾、零污染、零伤害”的目标,在全球石化行业中创造了千万吨级炼厂投料试车时间最短、过程最稳和安全环保业绩最优的新纪录,为中国石化走向国际化树立了新标杆。项目先后荣获国家工程建设领域最高荣誉的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和中国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
注重环保安全。恒逸文莱项目高度重视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HSE)工作,专门成立HSE管理部门,拥有完善的HSE管理体系。为建设一个环境友好,配套齐全的产业基地,恒逸花费6年时间做好前期土地准备工作。项目在大摩拉岛四周布设了6个环境监测点,每天报告数据,严格执行高水准的环保标准。项目建设以来,项目组织安全环保培训150场次,实现安全工时1900万小时,最大程度地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打造全球创新中心 恒逸集团始终不忘初心,多角度反哺浙江经济发展。自2019年以来,恒逸集团按照“总部+科研+基地”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推动资源要素向总部集聚,持续壮大根茎实现转型升级。2022年9月,恒逸全球创新中心正式落地杭州萧山宁围,成为总部经济创新的首个标志性成果。
杨轶清:恒逸投资的文莱项目不仅拥有“一带一路”多个之最的美誉,也是首个全面执行中国标准的大型海外石化项目。其意义在于中国民企不仅与“一带一路”共享资本和产能,也在输出技术和标准。对于浙商来说,不仅意味着这个“地瓜”的块头大,更重要的是浙商国际影响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