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刊发中石化宁波工程拓展新材料领域业务实践
近日,中国石化报刊发《推动我国化工行业加速迈向价值链高端》,指出在当今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与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石化炼化工程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紧跟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不断探索开拓新材料工程领域业务,开启了从“传统炼化”到“绿色高端化工”的深刻变革,推动我国化工行业加速迈向价值链高端。
文中介绍了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通过强链补链建链激发产业活力,积极拓展新材料领域业务的具体实践,全文如下:
强链补链建链 激发产业活力
宁波工程公司
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了盛虹石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甲醇-新能源材料”生产线贯通投产的消息。作为一条负碳产业链,该项目可通过捕集化工生产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合成甲醇,再转化成光伏膜等新材料。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的核心装置——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装置(EC/DMC)正是由宁波工程公司设计,这也是该公司依托原有传统产业基础,向新材料领域挺进的一次成功尝试。
近年来,宁波工程公司面向市场需求,加强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战略布局,着眼现有产业强链、围绕缺失环节补链、聚焦新兴产业建链,围绕绿色转型路径,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拓展新业务就是向着未知领域进发,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盛虹石化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装置的设计任务,我们早已蓄势待发。”宁波工程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孟德苏说。
面对工艺包首次在国内完成工程转化没有先例可循的难题,宁波工程公司在工程设计初期就组建专业团队,确立了“整体项目策划、分项专家评审、细节专业把控”的设计思路,准确掌握工艺技术特点。
在详细设计阶段,国内外标准的差别,给工艺包转化带来了较大困难,加上国内在安全环保和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标准远高于国外,导致工艺参数变动。设计团队主动出击,查阅资料、深入研讨,增加大量工艺计算,改变下游输入条件,逐个击破难点,最终完成了方案修改,实现了安全、环保、工艺、流程等全方位的优化。
进入施工阶段,宁波工程公司先后派出配管、土建、仪表、电气等多个专业的设计人员赶赴现场,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为项目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攻坚,今年3月5日,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顺利投产。
“此次在新材料领域成功尝试,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对未来做好PMMA、ABS等新材料、新品种项目建设更有信心。”宁波工程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湛说。
一直以来,宁波工程公司聚焦炼化工程绿色转型,不断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与外部单位合作开发了新型绿色碳化硅、锂电池回收等新材料和资源循环技术,以及万吨级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相变回收等节能减碳技术。“今后,我们将沿着‘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之路,以‘科技公司+工程公司’的发展模式、‘产品+服务’的业务架构,突出煤化工领域强链延链、化工新材料领域建链补链,致力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技术、高端化建造、智能化服务等多样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加快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宁波工程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郑立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