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点赞!钱江生化高素质人才梯队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4月21日,《浙江日报》刊发《高素质人才梯队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全文如下:
近日,海宁市2024年度“潮乡特支人才”名单揭晓,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朱建新、陈沈顺、沈波三人同时入选。这是个人荣誉,更是企业人才梯队建设取得成效的生动注脚。一直以来,公司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紧握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抓好人才“选、育、用、留”全链条管理,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全力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聚力人才引领,释放科创红利。这段时间,公司质量研发中心副主任朱建新正忙着为企业自主研发的两款产品起草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其中一款名为“4%赤霉酸可溶液剂”的产品,是钱江生化基于赤霉酸研发的杨树、柳树飘絮抑制剂。
△ 朱建新(右)在指导日常检验工作
2024年6月,由朱建新参与制定的《赤霉酸原药CIPAC分析方法》国际标准通过了在荷兰召开的第19届CIPAC/FAO/WHO联席会议(即“国际标准会议”)的审查,将作为FAO/WHO产品标准制定时采用的依据。在团队管理方面,朱建新既是严格的师傅,也是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在他带领的18人质检团队中,二级技师占比达55.56%。“我们采用‘金字塔’培养模式,每个老员工都带出了能独当一面的徒弟。”
做优人才平台,打造科创高地。“用才”的关键在于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成长的土壤。走进陈沈顺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成员正忙着新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作为海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这里已成为公司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基地。“检测快一秒,产品早一天上市,这就是我们的价值。”陈沈顺的团队年均完成检测任务5000余项,且实现了“零重大误差”。
△ 陈沈顺(左一)和他的团队
如今,在工作室平台的支持下,公司锻造出一支“精操作、强创新、勇攻关”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让创新成果高效转化为生产力。工作室成员参与了22个产品标准的开发和企业标准的编制,不断优化公司农药检测分析方法,成功开发两个HPLC浓度梯度检测方法,实现溶剂消耗减少20%以上,并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安全性和准确性。
强化人才支撑,壮大科创主体。人才的引进只是开始,聚焦资源合力,最大限度挖掘、开发人才的潜能才是关键。沈波,这位从基层消毒工人成长起来的技术专家,凭借25年扎根一线的丰富经验,带领团队研发的新工艺已为公司实现降本增效超千万元。截至目前,沈波所在团队已斩获国内授权发明专利5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还参与多项省级重点新产品研发,用创新成果诠释了人才价值最大化。
△ 沈波正在进行新技术的试验
在钱江生化,像朱建新、陈沈顺、沈波这样的高技能人才还有很多。他们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更得益于公司的人才培养机制。一直以来,公司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企业发展及个人成长需求,打通各类人才培养通道,通过常态化建立“师带徒”机制,为技能人才规划职业发展路径,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未来,钱江生化将继续以标准为矛、以创新为盾,以人才为基,为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