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化学品安全协会欢迎您!

行业监管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行业监管
作者:镇海石化海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张炎军 来源:浙江省化学品安全协会 发布时间:2015/09/22

镇海石化海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镇海炼化海达发展公司,于2008年4月经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批准、报国资委备案后改制设立。公司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镇海炼化区域内,主要业务仍从事镇海炼化分公司和宁波镇海炼化利安德化学有限公司芳烃、液化烃、环烷烃、烯烃、空分产品、强酸强碱、特种溶剂油等液体危险化学品公路出厂的车辆充装工作。目前,公司拥有液化气装车站、乙烯西区装车站等危险化学品充装站点7个,充装鹤位64个,年充装能力256.8万吨。据统计,2008年4月至今共充装危险化学品1255.5万吨,41.85万辆次,平均每天达200辆次,是目前国内公路危险化学品出厂充装能力较强的企业之一。公司连年居镇海区服务业十佳企业首位、区纳税十强,并进入宁波市服务业50强和浙江省服务业百强行列,2011年以来一直被列入宁波市优势总部经济企业。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不动摇,通过争创省安全生产标准化(危险化学品)二级企业达标活动和HSE管理体系认证,构筑起安全充装的防范体系,打造出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迄今为止,公司未发生重大人身、设备、火灾、爆炸、环境污染事故,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重大、不可容忍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率达100%,安全隐患治理整改率达100%,持证上岗率达100%。2009年公司实现了省安全生产标准化(危险化学品)二级企业达标。

下面,分五个方面汇报公司在确保危险化学品车辆充装过程安全管理方面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一、坚持安全文化引领,打造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

安全一头连着员工的健康与生命,一头连着企业的发展与稳定,我们认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是危险化学品安全充装的灵魂,而安全生产意识的树立和增强要靠企业安全文化的熏陶和引领。多年来,公司致力于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制定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方案》,明确了“安全从心出发”的安全文化核心理念。纵向上确定以“安全从心出发”为核心的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任务和要求;横向上围绕“安全从心出发”、“安全从行出发”、“安全从新出发”着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使公司安全文化落地生根,我们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宣贯,仅去年一年,就先后安排15个批次对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作业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文化方面的宣贯,参加人数达750人次。通过扎扎实实的宣贯,打造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公司内争创“放心岗位”、争当“放心员工”活动的深入开展。

1.坚持“安全从心出发”,端正安全观念文化,确保意识到位、引领有力。公司通过安全活动、标识环境、公司简报、班组建设等载体扎实开展安全观念文化建设,在实践中逐步提炼、形成了以“安全从心出发”为核心,以“安全认识观、安全责任观、安全行为观、安全管理观、安全教育观、安全效益观”等为支撑的安全观念体系,并为员工普遍认同。

2.坚持“安全从行出发”,规范安全行为文化,确保控制有效、执行有力。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公司紧紧抓住人员管理这一核心,推行操作指令文件化、现场作业标准化、应急响应及时化的“三化”管理,有效地消除了员工在作业活动中的主观随意性;通过抓操作技能培训,从根本上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促使员工牢固树立“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地盘我作主”的领地意识,从而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为安全”。

3.坚持“安全从新出发”,完善安全制度文化,确保持续有效、保障有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抓安全工作永远应该从零开始,吐故纳新。多年来,我们鼓励管理创新,建立了生产、设备、安全、操作“四位一体”的专业协调机制;我们鼓励制度创新,实现了充装现场表单化安全检查。

4.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努力营造党政工团“大安全”管理格局。我公司通过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管理规定,全面梳理党群、行政系统岗检标准,及时补充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思想必须管安全”等要求,明确党政所承担的安全生产职责;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党员先行”、“党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动员广大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工会组织开展“安康杯”劳动竞赛、青工安全技能大赛等,营造出“人人讲安全、事事要安全”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制度建设,构筑起危化品安全充装的“防火墙”

制度建设的关键是抓制度执行的闭环,同时要简化工作流程,即不但要注重“形”,更要注重“神”。多年来,公司通过建章立制,力求把教训变成经验,把经验变成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公司内已形成以“一本管理手册为纲领、一套制度文本为支撑、一系列表单化管理为载体”的管理体系,实现了“写—做—记”的有机统一,使制度最终“走出纸头、走下墙头,融入员工的心头、落实到工作的手头”的目标。

1.依据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健全公司管理制度。借助HSE管理体系运行这个平台,共制修订《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隐患治理管理程序》、《应急管理程序》、《事故管理程序》、《检查和监督管理程序》、《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等69个安全管理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安全资源的有效整合。

2.把经验固化成标准。通过总结危化品充装工作中的成功做法,以及以往实践中查出的隐患和操作中的失误,归纳整理出一套切合具体实际的安全管理规定。如《车辆检查细则》,将车辆检查内容通过表单化进行固定,装订成册发放到每个员工手中,使检查更有条理性、规范性。又如《充装站内人、车分流管理办法》具体划分了车辆行使路径与人员行进路线,人车各行其道,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与车辆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出现。

3.结合实际开展“我为制度作诊断”活动。公司积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作业岗位员工查找制度上的漏洞,组织对制度进行评审、讨论。据统计,仅去年就查找出各类制度“缺陷”59处,经修订后使制度更具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员工在执行制度的同时,总会带着“这样做是否合法、合规、合理”的思考,并日渐成为员工的习惯。

三、加大安全投入,确保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和有力保障,也是“预防为主”原则的根本体现。我公司的7个充装站既有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较老式的充装站,也有前些年与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同步建设的充装站,采用的技术标准有很大不同。近年来,我们始终关注充装新技术的应用,舍得投入,对危化品充装设施进行优化和改造。2013--2014年公司共提取安全费用735万元,为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和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一是应用定量装车技术。超装是导致道路运输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防止危化品车辆超装,各装车站皆采用了定量装车技术,确保危化品车辆不出现超装情况,从而减少引发事故的可能性。

二是应用两段式气动阀技术。在充装过程中,过快的流速会产生静电以致引发事故,而依靠人工控制装车流速有盲目性和不稳定性。为有效防止静电积聚,减少人员误操作,采用两段式气动阀这一新技术后就可以自动控制装车流速,从而避免静电积聚放电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三是应用气动马达鹤管伸缩技术。以往在上装式槽罐车充装时,需要员工爬上车顶操作鹤管,存在高处坠落的风险,尤其遇上风雨天,罐顶更加湿滑,风险更大。采用该技术后可避免员工登高作业,降低了安全风险。

四是应用干断阀、拉脱阀技术。以往在危化品充装结束断开鹤管时,管道内会有少量介质残留,这些残留介质挥发后,既污染大气环境又可能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加装干断阀后,管道内不留残余介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曾经有报道,驾驶员在充装将要结束而连接管线尚未脱开时就发动车辆起步,拉断了充装设施从而造成事故。我们在充装鹤管和管道间加装拉脱阀后,即使在各种防止车辆起动的措施都失效时,仍可保证充装设施和人员的安全。

四、强化基础工作,提高危化品充装过程的安全可靠度

公司在管理信条中对安全管理的要求是“要把管理的作用放到最大,把运气的成分降到最低”。为了实现这个要求,我们花力气狠抓管理和作业“两条安全保障链”。一是管理环节,从明确职责出发,抓好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安全督查、组织好风险评估、隐患整改、责任考核、问题纠正、完善提高等,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直接作业环节,要抓好危害识别、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纪律、杜绝违章作业、落实防范措施、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监护、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等。这两条“链”上的每一个环节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必须牢固,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早晚会导致事故发生。为此,我们从抓基础工作入手,不断增强牢固性。

1.增强危害识别意识,严格控制作业风险。危害识别就是把作业环节中的“地雷”标出来挖掉,实在挖不掉的想办法绕过去,避免在实际作业过程中踩到“地雷”。通过不断地把“地雷”标出、挖除,促进安全工作的基础更加扎实、牢固。去年我们对危险化学品充装过程进行危害分析15次,识别出一般风险113项,重大风险2项,均得到有效整改,整改率100%。

2.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员工的实战能力。针对应急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针对原先应急模式存在的不足,公司重新修订发布了《综合应急预案》以及《火灾爆炸应急预案》等10个专项预案。为实现“3分钟”应急响应目标,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程序方面,进一步细化各阶段应急处置步骤和流程,围绕“谁来做,做什么”的原则,明确相关单位、队伍的职责和任务,逐步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引入到应急工作中去,确保应急状态下员工想得起,预案用得上。为增强员工的应急响应和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公司不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去年共组织现场危险化学品充装相关的应急演练20次,约有260人次参加。通过演练不仅达到了检验预案、磨合机制和锻炼队伍的目的,更清晰暴露出存在不足,也为公司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存在问题,逐步提升整体应急响应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3.切实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针对公司这几年新老员工交替多的状况,公司在教育培训设置上力求增强实用性,坚持将新员工、特种作业人员作为安全培训的重点对象,把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作为培训的首要任务,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去年公司举办有关安全、特种作业人员取复证等方面的培训班26个,参加培训338人次。通过专业安全培训,丰富了员工的安全知识,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技能。

4.推行正激励,建立“低头捡黄金”机制。危险化学品充装行业安全事故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导致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等重大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因此,安全问题是一个“以一万对万一”的问题,需要以一万次的排查来预防和应对。公司推行“低头捡黄金”即时安全奖励机制,将审批权限下放到基层,只要发现问题和隐患员工就可获得现金奖励,鼓励员工巡检时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不放过蛛丝马迹,在精细巡检的同时为自己“捡来”真金白银,也给企业带来了安全生产。去年共奖励147人次,奖励金额29900元,经比对,查处的各类安全问题比上一年下降5.59%,有效地夯实了公司的安全生产基础。

五、实现检查规范化,确保充装过程安全

根据多年来的充装安全管理经验,我们认为,把好外来危化品车辆、司押人员安全检查这一关至关重要。在没有实行规范化检查前,安全检查存在着松严不一致、内容不齐全等现象。结合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资质取证中的管理要求,我们对外来危化品车辆的检查最后总结归纳为“检查四步曲”。即:进站前检查、充装前检查、充装中检查、充装后检查。进站前检查:主要检查司押人员的相关证件、车辆证件及检测报告、有无携带点火源、车辆罐体完好情况、安全附件配置情况等;充装前检查:主要确认进站前检查情况,并在车辆就位后要求车辆熄火并拉上手刹、司押人员上交车辆钥匙、放置防溜设备、核对充装量并查看车辆罐内有无残液等;充装中检查:主要是控制流速、查看压力和温度情况、确认有无泄漏等;充装后检查:则是要求确认连接件有无断开,是否撤走防溜设备,确认车辆出站等。公司根据充装介质的不同确定了条款式的检查表单,实行表单化管理,达到检查有序、精确和高效。在检查过程中坚持“严格、细致、不放过、不漏项”的原则,对于检查到的问题车辆则通过考核或停装等方法进行处理,确保充装安全。

回顾我公司在危化品充装安全管理中的实践,我们的最大体会是:安全工作必须坚持做到“严、细、实、恒”。

 “严”——即要求严格、标准严谨、考核严肃。要严格要求员工,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标准要求,用心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发现有违反公司制度、工艺纪律、规范标准的行为必须及时纠正、严格考核,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力,加强工作的规范性。

“细”——即检查细致、操作细心、管理精细。要认真做好日检、周检、月检和专项检查等工作,检查要认真、仔细,不能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要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岗位人员要认真仔细地完成各项工作,杜绝因为疏忽大意、工作不到位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即作风踏实、方法务实、工作扎实。积极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搞弄虚作假的形式,不喊空洞煽情的口号,不做虚情假意的文章,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及时妥善解决存在问题,做到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恒”——即持之以恒。安全工作永无止境,要正视管理和直接作业环节中的薄弱点。只要企业在运营,就容不得我们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必须持之以恒地做好安全工作;要持续查找不足,改进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以上是我们在对危险化学品充装中如何确保安全的一些措施和体会,与各兄弟企业作汇报交流。特别是深刻汲取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教训,我们也将借助这个难得的机会,学习、借鉴兄弟企业的好做法、好经验,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确保在危险化学品安全充装管理中持续进步。